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云南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视频>>焦点对话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有效传播国家形象
分享到:

视频信息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9日11:00  来源:海外网        (责编:伊斌、乔畅)
简介:

    徐蕾:海外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焦点对话》节目。这一期我们青睐的嘉宾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常务副院长尹鸿教授,尹鸿教授首先跟海外网的网友打个招呼吧。

    尹鸿:海外网网友们大家好。

    徐蕾:我知道尹教授您头衔非常多,您研究的领域包括新闻传播学、包括影视传播学、还有大众媒介以及文化产业。现在您多了一个新的头衔,就是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的主任,那我们想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更好传播国家的形象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所以今天邀请您来跟我们分享一下。我们知道12月14日,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隆重成立了,恭喜恭喜,我们为什么想起成立一个这样的机构呢?

    尹鸿:其实大家也都知道,中国经济几十年改革开放,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很可能很快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也就说在国际舞台上我们地位作用越来越明显,但是越是在这个时候,当你的作用提高了,世界关注你了,你这个国家如何阐释你的形象,可能意味着人家接受你的影响的时候,是顺向的还是逆向的、是认可的还是带着一个强迫式的,可能这个时候没有一个时候像今天这样,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越接近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国家形象在国际传播中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过去我们在国家形象方面积累的经验不足,或者我们这方面做了很多,但是可能还有许多不能够适应我们今天这个发展速度的要求。就说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人能不能有话语权说中国自己的事情,或者说中国人说自己的事情,说中国的话别的国际社会能不能相信,能不能接受。那么这个可能都是我们面临特别多的问题。再加上我们由过去的一些宣传观念,传播理念,也可能在很长时间当中,过去有效,但是在今天新媒体环境之下是否有效,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想两个大背景,一个是全球信息越来越流通。第二大背景是互联网和整个数字媒体带来信息的普法性越来越明显,这两大背景促使我们重新研究国家形象。我们讲应该是应运而生,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研究倾向,也是目前大家急需的一个研究领域。

    徐蕾:像尹教授说的越接近越迫切,那天的会我也参加了,我也很高兴,在您的讲话中我听到这么一句话,中心是国内唯一专注于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智库,这句话我很好奇,怎么理解这句话,我们这个中心优势和规模是什么情况?

    尹鸿:因为我们讲一个现代国家的治理,一个现代国家的发展,可能越来越依赖学术智慧的支撑,因为它毕竟是一个越来越复杂的社会,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需要专业人士更多的参与。所以智库建设现在也是整个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我们就想我们成立这样一个机构,它想成为能够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甚至个人来关注国家形象的建构和传播的这么一个智库,智库无非提供两个东西,一个就是思想,一个是手段或者说我们经常说的一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实习策略、手段。一方面我们说如何建构国家形象以及基本理念的思想,还有一些基本的,比如说方针策略,包括借鉴一些国际的经验,帮助我们更好塑造国际形象,在这个考虑下,我们现在智库整个建构里面有理事会、有顾问、委员会还有专业智库,它的构成大概这几个方面,一方面有跟国家对外形象传播有关系的中央和国家政府机关的领导,或者是说一些老领导,因为他们有多年的经验。还有一个我们这次吸收了很多地方的党政部门做宣传管理工作的领导,比如说四川省委秘书,成都的秘书长,广东省的外宣板主任都过来了。因为未来一个国家有许多非常具体的城市、企业、个体来构成的,所以我们讲有他们的参与变得非常重要,这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我们这次邀请了一些企业,因为我们一致认为企业在国家形象传播当中,在市场上担负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的形象,特别是企业产品的形象,负载着国家符号。其实我们认识很多国家都是首先从他们市场产品开始的。还有一方面专家当中有高校研究机构,不只来自国内的,不光来自大陆的,有港台地区的也有海外其他国家的一些资深的专家加入这个智库,在不同的视角我们才能把智库变得真正能够对国家的政策,对从中央到地方,从企业到我们的专业研究者,可能都能从这样一种跨学科的碰撞当中获得新的知识。我们这个机构实际上是六个清华大学的学院一起建立的,包括经管学院、建筑学院、包括人文学院,也包括美术学院,六个学院一起来做,我们会觉得国家形象是一个多为立体的建构,所以需要一个跨学科的融合。

    徐蕾:按照您这么讲,我们觉得清华大学在做这个中心,成立这个机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下面一个问题,其实也是很多网友非常关心的问题,我们知道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是一个新媒体时代,用您的话,互联网与移动通讯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下,您说了传播的方式、思维都不一样了,如何运用这些技术的手段,我们去更好传播国家形象,我相信清华大学这个中心一定有这方面的布局和考虑。

    尹鸿:在互联网时代最大传播方式的改变就是点对点网状传播,两大因素决定了跟传统点对面线性传播完全不一样。

    徐蕾:完全不一样。

    尹鸿:所以我们就想我们既然是点对点网状传播,我们就要研究,在国家形象传播过程当中,怎么发挥点对点和网状传播的优势,有两点,比如说我们会成立一些新媒体的研究机构,比如说大数据的研究机构。

    徐蕾:大数据可火。

    尹鸿:因为清华建了一个大数据研究院也是一个跨学科的,我们自己最近引进一些教授专门做大数据研究的。我们也想点对点,每一个点就是一组数据,所以我们只有通过点对点的方式,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可以更准确的进行了解我们的传播效果,我们的传播指向,当然我们也会知道我们的网民,比如说现在海外网,它的网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为什么消费了,或者接受了我们的信息,这样一些东西研究可能为我们将来智库建设做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还有一个就是因为网状传播核心就是网上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社会化、社交化,不管是微博、微信,你们做的微信的公众号等等,实际都是通过利用一个点接一个网,每个网之间是开放的。这样形成传播的规律和传播的效果,所以我们也在研究,将来有更多精力研究,不仅是通过传统大众媒体点对面的一次性传播,更重要是要怎么研究我们的信息,能够通过一个点的网状能够不断扩散,因为网状传播最大特点不是一次性,每一个点都会向无数点发送信息,无数点又可以向新的无数点发送信息是一个几何基数的,可以一而再再而三扩散和聚集的信息流,这个跟传统的传播方式太不一样了。所以我们研究说在这样传播体系中什么样信息被点接受,并且再一次传播出去,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塑造国家形象。

    徐蕾:我们一直讲一个词语叫创新,在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过程中更需要大胆的创新,像尹教授讲的,不管是大数据也好,或者是其他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也是创新的表现,说到中心的成立,我们研究自己国家形象如何更好传播的时候,也要借鉴其他国家成功的例子和方式。在这块能不能给我们大家分享一下,有没有在这方面,国家形象传播做的比较好的其他一些地区和国家?

    尹鸿:应该说在一些发达的国家,因为它比较早做国家形象传播,所以还是积累了很多经验,比如说一说到世界各个国家,大家很难忽略像美国这样的国家,毕竟从经济、政治、军事势力上都很强大,它做国家形象传播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市场的利用,充分地利用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比如说基金会,第三方组织,甚至是一些学术性的组织,通过这样一些机构和组织,包括通过电影。

    徐蕾:比如说前几天热映的叫《星际穿越》大家看了之后觉得美国人太有责任担当,这个电影也是一个。

    尹鸿:实际上在利用市场、利用娱乐产品,包括利用公共外交,利用学术、利用文化交流这样一些方式塑造国家形象,可能显得更加软性,国家政府的因素在里面,相对来讲比较弱化,但是外部呈现出来更像是一个普通的娱乐产品,所以在这方面有一个学者我们曾经一直说一句话,比如电影把美国变成一个畅销品。道理非常简单,美国三百年不到的历史,现在是世界最大的一个古国之一,可以说认真想想我们到美国去的城市和景点几乎每一个都是电影创造出来的,所以不像我们有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就是这么几百年的历史,但是每一个景点,爬帝国大厦为什么爬,非常简单就是几十部电影在上面拍爱情故事。

    徐蕾:你也去爬过吗?

    尹鸿:我没有去爬过,因为大家会觉得,那就是曾经有那么多的爱情故事在那里产生,一定会去看一看。其实这就包括你去旧金山看金门大桥所有的一切,你发现基本上都是电影创造出来的。这方面应该说还是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怎么样利用第三方利用,利用文化产业的利用,利用娱乐产品的力量,甚至利用学术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等等做了国家形象的传播。

    欧洲各个国家也不一样,有的国家没有一个行政能力的文化部门,欧洲各个国家还有一些文化基金,有文化管理部门,他们在这方面,一方面是发扬继承、挖掘保护自己的国家文化。因为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其实你在理解国家的形象。这一点比如习总书记一直讲要传播一个文明大国,其实这是从时间的角度上,从传统传承角度上是一个文明大国,我们更多能够把我们的文明历史传播出去,文明大国、东方大国,东方大国从空间角度讲,我们有东方的特点,在地理上跟别人不一样。说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从国际关系上讲,说了要传播中国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更多从政治制度上讲,其实我们发现在这些方面,不同的国家,可能都在考虑到自己的怎么样传播自己的历史,传播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传播自己在国际商的位置和地位,当然也包括宣传自己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方式,社会生活方式等等,这些方面很多的经验可以总结,所以我们也,像我们学院自己。

    徐蕾:一定也有布局。

    尹鸿:我们有1/4留学生在我们学院学习,占比例非常高,来自四十多个国家,国家分布也很多。这些学生为什么让他们学新文学传播,就是有一个信息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因为传播跟传统的宣传部一样的地方,传统的宣传是我说你听,我要告诉你什么,但是传播更强调的是交流,它必须是我说的是你需要的,你需要的我会按我的方式说给你听,这样我们互相才能够真正相互理解,这方面我觉得这些年我们外籍教师,留学生也帮助我们的研究者,帮助我们学生有了国际视野,我们不仅了解我们想说什么,要了解别人想听什么,之间找到一个沟通的可能性和平台。

    徐蕾:说得非常好,我们想说什么,还要考虑对方能不能听得进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刚才我们尹教授也给我们分享了成立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的一个初衷,以及他的一个规模,它的优势和未来发展的布局,让我们充满信息,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高的学府,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承载了很多人的希望,我们也相信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未来一定会把中国的国家形象更好的传播出去,让世界的公众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感谢尹教授,在节目最后和海外网的网友说几句。

    尹鸿:谢谢大家,海外网就是一个最好的国家形象传播平台,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利用好这个平台,能够做好我们自己的工作,当然也希望大家多给我们提各种各样的建议和意见,谢谢大家。

    徐蕾:这是每一个人的担当,谢谢您,感谢收看本期《焦点对话》节目,谢谢。

更多信息

网站地图 | 关于海外网 | 广告服务 | 海外网招聘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海外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12041252号|京ICP证130063号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投稿邮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