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璇:關注時事報道,聚焦熱點話題。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今天的海外網《焦點對話》欄目,我是主持人孫曉璇。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於11月9日在北京盛大開幕,本期“焦點對話”欄目邀請您聚焦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性話題進行前瞻性解讀。今天來到我們演播室的嘉賓是國家行政學院辦公廳副主任研究室主任丁茂戰老師。丁主任您好。
丁茂戰:您好,曉璇。
孫曉璇:中共中央政治局最近決定,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此國內外、海內外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您如何看待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意義?
丁茂戰:好,確實舉世關注我們十八屆三中全會。要說比較直接的原因,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就我們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以后,第一次對改革這個問題要做出決策。那麼從更深的層次講,就是我們目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時期,李克強總理講進入了提質增效的第二季。就是說中等收入陷阱,隻有走出這個陷阱,中國經濟發展才能進入一個新的平台。
作為我來講,我覺得需要從更大的視野來看待問題,就從我們黨的執政,從總書記講的中國夢,從大視野看,這次會議也非常值得期盼。大家知道這個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中華民族陷入了一百年的內憂外患。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們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因為在摸索社會主義過程中我們有很多失誤。比如講發生了文化大革命,這樣災難性的事件,使中國的經濟發展一直沒有,一直到改革開放的時候,一直沒有與世界先進的水平接軌。
我舉個例子,根據著名經濟史家(麥蒂生)統計,在1830年的時候中國GDP總量佔世界比例32.9%,世界第一。一直到19世紀九年代,我們佔到世界第二,這個時候的比例也可能是17%左右, 1949年的時候,中國大陸GDP比重佔世界9.7%,1952年是5.17%,到1978年的時候是4.9%左右。為什麼呢?就是說從1840年開始,甚至從之前開始,人類社會就進入工業文明,我們經歷了第一次科技革命,就是以動力機的革命。19世紀電力革命,就進入第二次科技革命。進入20世紀,科學技術發展,所以人類歷史經過了三次革命,兩次科技革命,而中國錯過去了。
1949年以后,我們選擇計劃體制,總體為共和國的發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國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包括我們政治制度的摸索形成一套東西。但是經濟發展盡管速度也不慢,比如說按照美元計算,我們的速度是超過7%,年均增長,就從1952年到1978年。但是日本16%,西德12%,為什麼中國從1952年佔世界經濟比重是5.17%到1978年變成了4.9%,就是你的發展速度沒有別人高。
從經濟上到1978年的時候,我們人均儲蓄22塊錢,中國的人均GDP水平是229美元,這是1978年,再說大學畢業生,大中專畢業生從1949年到1981年畢業生的總數是330多萬人,而我們去年一年,這個數就是620多萬,當年我們從1949年到1981年32年培養了大學生本科或專科才330多萬。有11年一個研究生沒有招,1981年畢業的大學本科和專科畢業生14萬人,老百姓的工資從1953年到1976年從620多,下降了570,我說的什麼概念,就是到1978年的時候,我們生產力還處於一種農業社會時期。
因為城鎮化率就是20%左右,還是以自然力處理搞得農業生產。在這個起點上,開始的改革開放,這個起點的改革開放,它選擇的發展路徑就是后發優勢,必然有一個階段不能跨越,比如你的勞動力成本很低,1978年我們GDP30多億,所以它必然是粗放的投資,9億多人,所以給工資有活干就有人去,煤也好,石油也好,鐵礦石也好,都是價格很低投入進去。那麼這樣必然形成投資驅動性的,從1981年到2012年這個期間,中國GDP總量翻了106倍,消費翻了將近90倍,投資翻了390倍。
孫曉璇:這些數字非常驚人。
丁茂戰:這麼大的比例,中國能夠發展增長起來,還有一個優勢,就說為什麼農業生產力發展起來了,中國發展起來了,我們還有政治優勢,就是我們傳統的計劃體制下,包括我們選擇社會主義制度這個黨和政府的力量和國有企業在這裡頭,在粗放發展的情況下,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並且能夠決定停止階級斗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生產力,包括在我們制度深化過程中,比如講領導干部選擇上GDP挂帥,我們搞的零成本進入,形成投資窪地,就這一塊,就是作為政府國有企業這一塊,在推動經濟增長中,這個巨大作用功不可沒。
第三個是開放,因為從1840年到1978年這麼長時間內憂外患,我們搞文化大革命是內憂也是有問題的,導致跟現代文明相差很大。所以當我們打開國門的時候,可以說可以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你們比較年輕,我是1980年上大學,那個是改革開放的時候,我們用的冰箱也好,汽車也好,都是引進的,到目前為止,舉目望去,很多的科學技術,或制度管理都是西方引進的,這給我們節約了很大的成本,因為當年人家發展科學技術,人家是有成本的,而1978年人家很成熟的技術,我們中國引進來,它也沒有多少成本,這個給我們經濟起飛奠定了很大的基礎。
第四個就是改革,把資源配置效率提升起來了,包括用工制度,包括我們從小崗村開始,承包責任制,到后來回城的知識青年沒活干,他們自己可以開一個小作坊,這些都帶有市場化的東西,包括我們商品市場放開配置提高了效率。但是到現在,發展面臨問題了,速度掉下來了,那我們今年到現在估計增長是7.7%左右,這個發展速度,2002年到2012年這十年中國GDP增長10.54%,為什麼掉下來了?經濟到這個規模了,去年中國人均GDP水平6700美元,總量是破52萬億人民幣,從1978年的三千多億,到去年52萬億,就這個規模你再去靠投資,靠粗放投入,承受不起了,低成本的工資沒有了,環境受不了了,粗放嘛!霧霾問題,上周北京四天時間有霧霾,PM2.5高到什麼份上,最高300多,西方發達國家的標准是10,我們達到300多,我們現在的標准是50,PM2.5是怎麼來的呢?那就是在初級發展階段,尤其中國這麼大規模的情況下,靠化石能源,這樣下去環境也承受不起了,鐵礦石那麼多也承受不起了,要節約發展了,要綠色發展了。還有就是科技這一塊引進的成本高了,需要我們自己創新了,要有創新能力了。同時就是政府和國有企業的發展,這種制度的特點是做大可以,做強很難,那麼在這個情況下,擺在中國共產黨執政黨眼前一個很大的任務,第一個必須發展,為什麼我們是6100美元,美國去年人均GDP是51000多,是我們將近九倍,世界最高的人均將近11萬GDP,就說中國我們還是初級階段,還有2億人口沒解決溫飽,要發展,這是一個。第二個實現中國夢,1830年的時候,我們佔世界經濟總量是32.9%,1940年就進入陳冷階段,今天我們佔世界的比例,可能是10%左右,人均是6100美元,規模沒上去,做大這個沒有實現,做強就更不用談了,這個民族要想真正復興,就進入我們歷史上最繁華的階段,為人類文明,科技做出更大貢獻,中國不做強永遠做不大。
那麼十八屆三中全會新一屆黨中央國務院領導集體產生之后,接這個擔子很重,所以我說是二次改革,1978年是一次改革,解決規模發展,二次改革要達到目標,要優化結構,綠色發展,創新發展,為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一個制度基礎,所以說非常重要。
網站地圖 | 關於海外網 | 廣告服務 | 海外網招聘 | 聯系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海外網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12041252號︱京ICP証130063號
投稿郵箱:tougao@haiwainet.cn
Copyright © 2011-2013 by http://www.haiwai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