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新发现.宁夏故事——精准发力,扶贫攻坚

2016-05-26 20:56:16来源:海外网 分享:
字号:

 

宁夏得贺兰之钟情,受黄河之厚爱,自古就有“塞上之江南,天下黄河赴宁夏”的美称,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宁夏南部山区,地处黄土高原与风沙干旱地带,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落后的思想观念影响下,仍有一群人,过着贫困的生活。为了解决宁夏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近些年来,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在扶贫方面实施了众多举措。

 

移民搬迁拔掉“穷根”

贺兰山脚下银川市的闽宁镇是1997年开始福建与宁夏对口协作的项目,18年来,这里从一片戈壁荒滩变成了如今的塞上江南小镇,搬迁至此的人们从原先不适宜居住、不适宜发展的地方搬迁到靠近公路,有丰富水源的城镇生活,从此摆脱了贫困。像这样的福建宁夏扶贫对口攻坚模式,如今在宁夏中南部遍地开花,一批生态移民示范村遍布贺兰山下。

这是闽宁镇农户苏玉莲的家,从一家人蜗居在20平米的土坯房到拥有超过200平米的独院,从依靠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到凭借种植葡萄和枸杞年收入达到10万以上,这样的变化,发生在苏玉莲家移民搬迁的20年间。

招商引资助力扶贫

资金短缺是贫困村的贫血症,生产规模小是农业产业化的紧箍咒,宁夏在扶贫过程中探索出了一系列方法,逐步破解贫困村的资金难题,让一个个落后的乡村融入产业化的主力军。

闽宁协作给宁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位于西吉的闽宁产业园不仅是宁夏的第一个闽宁产业园,也是西吉县的第一个工业园区,如今,闽宁协作已经从单项的扶贫解困,发展到经济合作,产业对接,互利共赢的新阶段,闽宁产业园区成为产业扶贫造血机制上的新突破,一大批外地企业不远千里纷纷进驻宁夏。

订单式服务为贫困地区“造血”

西吉县火石寨乡元咀村正处于脱贫的攻坚阶段,预计将于2016年底脱贫销号。在村民谢进才的家门口,贴着一张“精准扶贫联系卡”,上面清楚记录着户主姓名、家庭人口数、致贫原因、帮扶措施、扶贫资金到户情况等。据了解,2013年以来,西吉县进行了三次对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建档立卡”力求精准扶贫。谢进才一户的致贫原因被定为缺技术、缺资金。为此,作为帮扶责任人的村支书杨建国帮助他贷款养牛、种马铃薯,并给予技术指导。谢进才家里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两年前的3000元提高到目前的8000元以上。

先富村民带动乡民共同脱贫

在脱贫致富道路上走得更快的一些村民被定为致富带头人。火石寨乡元咀村的卢江涛及其爱人在5年前利用创业贷款开办了净化水厂,生产桶装水,有两位贫困村民成为他的固定职工,其他在务农之外有闲暇时间的村民也会到他的水厂做小时工。

西吉县硝河乡红泉村的兰学富,是名复转军人,转业后开始养牛,从起初的2头发展到现在的十多头,养殖规模逐年扩大效益凸显,成了村上有名的养殖致富带头人,还为其他村民托管养殖牛羊提供了技术指导。

红泉村党支部书记兰仲林,他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说到几十年来的家乡变化,63岁的老人不禁喜极而泣。

目前,在2020年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之下,宁夏将时间提前了2年,通过落实“5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异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到2018年实现5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00个贫困村全部销号、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地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责编:陈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