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历为尚 求法证悟——王鹏飞谈书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网转自国际在线书画频道 2018-01-24 13:07:21


“行脚者,谓远离乡曲,脚行天下,脱情捐累,寻访师友,求法证悟也。所以学无常师,遍历为尚。”用《祖庭事苑》中的这段话来形容书法家王鹏飞的追求也许最为恰当。

王鹏飞,1986年生,硕士研究生,河南安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协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研究中心外联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书画协会名誉会长。师从熊伯齐先生、何劲松教授、江小涛教授、聂清教授、嘉木扬 · 凯朝教授等。

微信图片_20180124133704.jpg

石门颂,宣纸,四尺对开

王鹏飞自幼习书,博采诸体,擅长篆隶,为体悟古法与国学精义,曾独自徒步五千里,从家乡河南安阳到福建厦门,途经多处名山古刹,参访到众多名家大师,多有感悟,写成游记,后将这些感悟总结提炼,形成六度书法空间理论,并创办盈科六度堂,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微信图片_20180124132304.jpg

大篆,宣纸,50cm x50cm

所谓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此冠名殊为难得,比如佛法、道法、儒法、律法、军法等等。古人做学问尤其严格,而书法在五千年中国灿烂文明里更是极受重视。而写经在王鹏飞看来是书法中最难的,难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能“端住”,端住是武学和会中国功夫的人常说的基本功要求,写经也应当有此基本功,手臂要端住,身体要端坐,意识要端正,总之这时全身心是一种正气凛然的气质。在“端住”的基础上灵活变幻,游刃有余;其次,写经的难度在于写的字很小,这种小字的书写过程在“端住”的基础上要有一种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气神,肘要悬起,气要提起,手臂尽量离开桌面,在这样的姿势中写如同蝇头的小字,并且每一笔都要如法,动作和笔的轨迹也是在一个极小的幅度内运行,就如庖丁解牛一样熟练,谈何容易!写经的难度还体现在其过程是一种长时间的运动,如果说把一笔、一个字写好,那是相对容易做到的,但如能长时间保持这样一个动作把很多字写得都很好,那就是很深的功夫,心力和体力要保持在不羁不厉的中道中运行,长时间的中庸与平和,这样的状态来修学书法是最好的修身养性;最后,难在于写经过程中意识能进入一种“清明绵密”的状态,延绵不绝,一边写,一边领悟所写经典中的深意,使人的身心、经典、书法三者合为一体。

微信图片_20180124132943.jpg

桂林的山石,宣纸,30cm x40cm

谈到写经,王鹏飞有他自己的一种看法,有人一看到写经很难就望而却步了,其实大可不必,高超的技艺都是在得法的基础上长时间循序渐进成就的,所以先别着急。书法虽然很难写好,但是也很好入门,写不好小字就先写大字,这样会比较容易写,但一定要守住传统的正法,不能任性,不能自以为是,不能胡写乱画。书法是最好的身心涵养法门,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当代人不太会讲书法的修身养性,而更多的是在探讨书法的“美与丑”,大众对书法渐渐也多了很多误解,很多人认为书法是美术,或者说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艺术品,是比西方油画价格低很多的艺术品,渐渐看不起搞书法的人,而认为西洋画高大上。王鹏飞觉得都不全面,他认为首先学书法者应该先学文人做事情,而不能像过去江湖卖艺一样敲锣打鼓,书法者应该多读书,精通历史和文学,涵养自己文化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书法蕴含着特有的节奏感、韵律感,行笔时的提按、行笔的快慢都是书法的音乐语言,学书者可以感悟这种“音乐之美”;书法是一种武功,行笔的轨迹就是在端住架势,蕴含内功基础上的轻重步法,就像“凌波微步”一样变幻;书法是易学灵光的再现,其中会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上古文化传承下来的古老传说;书法同时也是一种美学,各种的美的风格都在书法中能找到,胖的、瘦的、高的、矮的等等都很好看。书法达到一定境界就是佛经中所谈的“眼耳鼻舌身意”都得到涵养,使人身心充满健康的正能量。

微信图片_20180124132818.jpg

漓江,宣纸,20cm x40cm

关于传承,王鹏飞认为,我们这个时代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是出现了严重问题的,首先是继承上的问题,我们现在审视中国书法常常拿着西化了的眼光去审视本身就是大问题,要用所谓造型、透视、光学原理“表面化”地去找书法是不是符合这些原则,而不是用我们自己传统文化中特有的那些妙不可言的工具来看问题。王鹏飞并不否认这也是可行的,中国书法完全可以符合这些原则,但不是表面化的符合,而是更深层次的符合,是禅意化的符合。他更希望我们的很多大师和专家多去研究自己文化中的工具之中的内涵,比如统一法、对立的阴阳法、三节动法、四象法、五行法、六度空间法、七星法、八卦法、十方世界法等等方法,要高深得多。儒家、道教、佛教数千年不断都在研究这些方法,其中数不胜数、微妙精深的方法是解读中国的艺术和文化法宝,我们现在确实没有传承好,中国的文化曾经一度被破坏得很严重,并且当前仍然在大势上没有挽回的趋势。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朴素的环境,比如说行脚、禅修这些事情距离平常老百姓生活很遥远,而离开这些原生态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就很难解读到古人流传下来的经典的本意。我们讲传统文化复兴,只有在这点上着重研究,只有回归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才能真正复兴。

微信图片_20180124133430.jpg

千古江山觅英雄,宣纸,四尺整张


责编:陈婕

分享到微信 ×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