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感怀师恩

来源:海外网 2016-09-10 17:45:07


 

每年的9月10号,是我们国家的教师节。尊师重道,是中国文化里十分看重的传统,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说“天地君亲师”,教师,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几乎可以比肩父母双亲。

父母给了我们肉体生命,教师给了我们精神生命;

父母对我们进行先天养育,教师对我们进行后天培育;

父母赐予我们人生起点,教师指引我们人生道路。

所以谭嗣同说:“为学莫重于尊师。”《吕氏春秋》里更说:“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在中国文化的道统中,无论是贵胄天子,还是寒门学子,内心对教师的感情,都是尊之又尊、重之又重。因为教师,代表的是知识,代表的是智慧,代表的是人生的提升,代表的是命运的改变。对于教师,不可不敬重,不可不感恩。

韩愈的《师说》里讲: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又说: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鼓励有识之士多向他人请教学习,以众人为师,要不耻下问。同时,作为教师,也要因材施教、要善为人师、更要教学相长。

在中国文化的认知里,一个人仅仅成为好的学者还远远不够,他只有同时成为好的师者,才是人生的圆满,才是文化的价值。

比如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既修订六经、又教授六艺,教出了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比如荀子,不仅对于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更教出了李斯、韩非子等著名学生;比如历史上的大家王阳明、曾国藩等人物,他们不仅自己是官员、是学者,更是传道授业的师者。

所谓“师道”,正是品格相承、学问相续、人生相通、文明相传的职业之道。最后,就让我们用余秋雨先生散文《三十年的重量》里的片段,来为本期网络书香收尾:

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老师家拜年。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去。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他说上几句就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冒汗,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

……

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三十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中年人的手,卷一卷30年的甜酸苦辣给你。

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的一切名号、头衔全都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

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三十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说: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

或许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都总有一位老师的言行令你影响至今,都总有一位教师的感动令你温暖至今。龚自珍的诗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能学生时代不懂的感动,现在回忆起来就懂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本期网络书香,祝天下的老师们教师节快乐,祝所有的学生们得遇恩师。

 

责编:陈婕

分享到微信 ×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