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 > 视频 > 重点推荐 >

惊艳啊!端午节沙画

视频信息
发布时间:2016-06-09 08:00:33  来源:海外网        (责编:陈婕)
简介:

      
  端午是上古风俗遗存最多的节日,也是风俗形成最复杂的节日。从某种意义上说,端午是个“最文化”的节日。根据学者的考证,作为夏季里最大的传统节日,端午的起源、形成与夏季的时令有着密切的关系。
  上古先民在日夜循环、寒暑更替中,逐渐体验到自然季节变换的节奏,并制订历法对此加以记录。仲夏正是阴阳交替的月份,仲夏的至日被称为夏至,是一年里白昼最长的一天,从此以后,白昼渐短,黑夜渐长。古人认为,夏至的至,就是阳气至极,阴气始至,也就是阳气达到极盛,阴气开始逐渐上升。
  以夏至为分界的自然界变化,影响先民的生产和生活,必然引起先民的关注,为了提示这一阴阳变化的关键时日,就要举行一定的仪式。这仪式也就是端午风俗的滥觞,它是以“阴阳争,死生分”为最重要的背景。
  二十四节气的夏至,并不一定是五月五日,俗话说:“夏至难逢端午节,百年难得岁交春。”当然也是有可能的,如宣统元年(1909年)、1977年的夏至就是农历的五月五日,只是“难逢”罢了。端午节到底祭祀谁,真的没那么重要了,总之都是为了宣扬真善美和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而赛龙舟和吃粽子,就在这种祭祀活动中流传下来,成为端午节最知名、最重要的两项活动。

1465431891311122.jpg

  

      
  将端午节俗活动的中心时日确定在五月五日,当是三国时期的事。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池田温注意到中国传统节日的特殊现象,那就是有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这样月与日重复的节日。他将有关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这四个节日起源的文献记载作了梳理,认为这四个重数节日几乎都出现于东汉末期,而定型于三国时代。
  “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乌角黍。”此时,端午节日应该已经定型了。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初年曾改称端午为夏节。至1934年,由于停止了强制废除阴历,这个关于传统节日的改革也随之中断。
  祭祀
  流传下来的赛龙舟、吃粽子
  端午的节俗活动虽然繁复,但如果将它分析一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禳灾,也就是祛毒除恶、辟邪驱鬼;另一类就是祭祀,由龙图腾的祭祀,转而为具体历史人物的祭祀。
  先来说说祭祀。近古以来,五月五日的节俗活动经不断整合,祭祀上主要保留着赛龙舟和投角黍(吃粽子)两大仪式。这两大仪式,本是同一仪式中的两个过程,角黍是在龙舟上投的,但具体如何进行,已不可稽考。
  上古的端午节一定是和祭祀活动有关的,这可以从受华夏文化影响形成的韩国江陵端午祭中看得更清楚。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端午祭祀活动逐渐和一些具体的历史人物挂上了钩,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屈原。
  除了屈原,关于端午祭祀的对象还有种种其他的说法。比如祭祀春秋时期吴国忠臣伍子胥,比如祭祀春秋末年越王勾践,比如祭祀春秋时代晋国忠臣介子推,比如祭祀东汉孝女曹娥等等。到了近代,甚至有端午纪念烈士秋瑾的说法出现。

1465432007982554.jpg

 

    
  辟邪
  插艾草 系丝线 喝雄黄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直至民国时期,社会上还有“躲端午”的习俗。端午节的另一类民俗活动,就是为了禳灾辟邪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端午节,人们通常在门口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插或悬在门上。因菖蒲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形,插在门口可以辟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五色线又称五彩线,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端午当天,人们用红绿黄白黑五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系五彩长命缕、续命缕,可以起到辟邪保平安的作用。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到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焚烧。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一般在端午节饮用。雄黄少量饮用,可治惊痈、疮毒。古人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
  ■历史传说
  朱元璋君臣巧对端午联
  据说朱元璋擅长作对联,闲暇时便常和一些他特别赏识的爱卿一起,相互作对联逗趣。一年端午节,他在赐宴群臣时,忽然雅兴大发作出一上联,让群臣来对下联。朱元璋的上联是:
  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
  端门、午门是朱元璋宫殿的两个门,恰好凑成“端午”的节日名称。正当大臣们费尽心机冥思苦想时,群臣中有一个叫沈思的官员对出了下联:
  春榜先,秋榜后,科场取士在春秋。
  原来在明代,有春榜和秋榜之分,春榜在先,也叫甲榜,录取进士;秋榜在后,也叫乙榜,录取举人。朱元璋听了沈思对出的下联,不禁拍案叫好。
  ■民俗拾趣
  端午节斗百草
  斗百草这种游戏之所以受欢迎,最初是因为古俗认为五月为“恶月”“毒月”,五月五日时,“五毒”最为猖獗,危害最甚。为了防百病、治百病,必须采集百草来解厄,以渡过难关。
  为了看看谁采集的药草种类最多、数量最大,人们便想出了一个活跃气氛、提高效率的做法,名曰“斗草”。斗百草有两种玩法:文斗和武斗。其中的武斗就是比赛双方先各自采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人的拉力和草的承受力的强弱来决定输赢,以不断者为胜。
  文斗即各人把自己收集的各种花草拿来,然后一人报一种花草名,另一人接着拿出花草并对答花草名称,如狗耳草对鸡冠花,一直“斗”下去,直到最后见分晓。这种文斗,结果大都是谁收集的花草多、种类全,谁就能报到最后,也就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