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唯美思念

来源:海外网 2016-04-21 11:25:17


中秋节——唯美思念

中秋节,几乎是在一年里仅次于春节的一个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如果说,身处元日的春节,开启了春的节奏,那么,处在秋夕的中秋节,就进入了秋的盛会。

中秋节和春节,都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但这团圆之意,又有不同。在春节,举家团聚,游子归乡,对于这个节日,“回家”是无一例外的主题。

而在中秋节,却往往是人们思家而不回家、月圆而人不圆、望乡而不还乡的节日,所以,比起春节,属于中秋节的主题,是思念。

中秋节的思念,体现为“月下思”。秋高气爽,风轻云淡,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一年中最美的月,气候正宜,景色正佳。

对着这样一轮完美的圆月,人们便格外思慕着生命中那些难舍的牵念。月光如一双善解人意的温柔手,拂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柔情。

在静月下,会思念人。苏轼在中秋节的词里感叹“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在月下思念亲人,于是寄语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国的月文化极其成熟,月,代表着圆满、圣洁、明亮、高贵等等所有美好的意象,于是月下怀人,是怀念最具有时光穿透力的美好之人是,怀念最具有照亮心间涤荡心尘的美好之情,就像杜牧诗说“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怀念他江水迢迢之外的玉人,又像黄景仁的诗说“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怀念他银汉红墙之外的佳人。

在满月下,还会思念家。纵使豪情如李白,也在月下泛起了思乡之情,写了那首最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与诗仙李白齐名的诗圣杜甫,也在诗里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满月的清辉,照着诗人,照着九州,照着被染上一层温柔色的河山。于是,无论山河大地多娇,却是故乡的身影在月下倍加清晰,清晰成心上一座记忆里永恒的家。

在圆月下,更会思念国。张九龄的诗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外游子,在中国独特的月文化感召下、在国人共同仰望的月色牵引下,家国情怀愈发深刻,乡愁泛起愈加浓烈。

乡愁,其实就是对故土山河的依恋,就是对故有文化的认同,就是对民族情感的血脉相连。王建的诗里说“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秋思深沉,思念祖国,思念故土家园。

中秋节,是中国月文化最集中的体现,是中国式思念最唯美的表达。“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情怀与季节美感的节日里,祝大家都平安喜乐,愿花好月圆的思念,美丽我们的生活。

责编:孙晓璇

分享到微信 ×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