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来源:海外网 2016-02-27 13:32:02


嘉宾简介小.jpg

纪连海: 1965年生于北京。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长期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多次在央视《百家讲坛》担任主讲人。著有《鸦片战争》、《话说汉武大帝》、《历史上的多尔衮》、《历史上的和珅》、《历史上的纪晓岚》、《历史上的李莲英》、《历史上的刘墉》、《说康熙》、《说雍正》、《说孝庄》、《正说鳌拜》等。

Img350368755.jpg

文字实录228 小版.jpg

大家好,我是纪连海。我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格言,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一句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首先,我们要讲太史公书也就是《史记》为什么流传到今天,那么有名气?我觉得正是司马迁在这句话中所说的,他做到了三点。

第一点“究天人之际”。那么这里的“天人之际”讲的是说空间的这么一个概念。我们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多维国度里,有时间有空间,那么这个空间的概念,也就是说他所记录的,不仅仅是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事,也包括自然界的事,什么彗星啊,日食啊,月食啊,还有人类历史上的灾难啊,欢乐啊……那么到底有没有关系?我们且不说到底有没有关系,但是他能够把这些事情,清楚明白地摆在那里,这本身就证明了一种科学的态度。所以修史书,用一种科学的态度来修史书,这一点我想是司马迁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贡献。这是“究天人之际”。

那么第二句就是“通古今之变”。其实我们知道,人类历史是一个,一直不断的运动的一个历史,是一个每个人都在创造着自己的历史。那么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也被我们所有的当时的人所创造。那么这些历史的过程当中,我们说有很多大事,有很多小事,哪些事是决定着我们历史发展方向的重要的事件?哪些事是不重要的?这个是有一个量体裁衣的这么一个工作。

那么“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都有了,第三个就是“成一家之言”了。我们写这个书,是泛泛的就记录了呢?还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呢?我想司马迁给我们以很好的答案。我们知道史学界内部一直都有“马班之争”。也就是说像司马迁这样写史书好呢?还是像班固这样写史书好呢?司马迁,我们可以看到像鸿门宴,司马迁在记录历史的时候是栩栩如生的,这里面所有的悲欢离合我们可以看到,他都是融入了自己深厚的情感。而班固写的历史书,似乎就是忠于史料,泛泛的人家怎么写的,自己就怎么原文照抄下来。我想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无声中,无形中,就已经给了我们答案。包括我们现在的中学语文课文,大学语文课文,我们可以看到选择了那么那么多的《史记》中的素材,而《汉书》中的素材很少被我们提及,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就是司马迁所做的“成一家之言”,要有自己的想法。

我是学历史的,所以在我教了三十年,学了四年,在此后又边教边学了三十年,在这过去的三十四年当中,我想这句话为我的人生,也能做很好的注脚。我也要努力的向这句话靠拢,谢谢。

诗文背景228小5.jpg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1456641828836648.jpg

责编:陈婕

分享到微信 ×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