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画里,总有个影子

来源:海外网 2016-02-24 11:22:37


郭笋:1975年出生于山东省,2008毕业于德国国立汉堡艺术学院(Hochschule fuer Bildende Kuenste Hamburg)自由艺术系,跟随Norbert Schwontkowski 教授,获硕士学位。现生活工作在北京。

2010年,郭笋告别了在德国长达十年的学习与生活回到国内,重新开始找寻忠于自我同时可以介入新语境的表达方式。他的一系列作品,如《两生花》、《柏林苍穹下》、《梅普尔索普的刀》、《西出阳关无故人》,《十诫》等作品,令我们看到了艺术家一个更加从容的创作状态。

1456292703380250.jpg

在时间与空间里自由摆弄

现今的艺术创作往往进入两种情境:要么执迷于通往内心的寻找,或者是像外面的世界无休止的挑衅和发散,郭笋似乎游走在这两种状态之间。他在体现着德国表现主义精神的基础上一路前行,讲究色面非逻辑性的交叠和其中的层次和肌理,缜密的布局与偶然性共生。光,影,滴,流浑然一体;他在魔幻般转换的时间和空间里自由摆弄着闪烁不定的意象和耐人寻味的个人符号语言,透过充满速度和节奏感的戏剧性氛围,以冷峻幽默且直抒胸臆的方式,或低吟,或思考,或质疑。他的作品在当今潮流化的艺术领域里恪守本真,富有人本主义情怀。

1456292777771712.jpg

在唯理和唯心间寻找可能

18世界爱尔兰哲学家贝克莱的感知论中,认为在唯理和唯心之间存在着缝隙,这种假设的缝隙为郭笋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他以油彩为载体在潜意识的荒原上狂奔,在被方法论所捆绑的艺术史的断层中游戏,散点式的铺陈,和半抽象式地再现。白马,枪,火焰,带有资本时代的人物剪切,符号化的苍白肢体,有着性暗示的鸟的形象,充满歧义的双黄蛋,中国大写意式的水墨枯枝等等意象,仿佛被一个顽皮的孩童信手拿来,又闲抛乱掷。

在精神和现实中探求本质

《两生花》作品名称借鉴于波兰导演基斯洛夫斯基的电影《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双重生命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假定,是一个不断内省,对话,寻找并相互印证的过程。郭笋曾经以在中德两个时空之间的频繁穿梭来解析他碎片样的生存体验。其实双重性就是人性的本质和宿命,是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永不和谐。作品《十诫》和《柏林苍穹下》也分别巧合了基斯洛夫斯基和文德斯两部电影的名字,画面兼具地狱的阴森和天堂的诡异,在紫罗兰色块中出现的貌似交合的白鸟和火烈鸟阳具般的脖颈,写意式的点破了一个迷离乱世的托词。油彩在画布上散漫的运行,犹如创作者的喃喃自语,暗藏着散文般抒情的本质,却规避着关于世界无穷的诘问。

1456292862298279.jpg

在孤独和内省中找到共鸣

在德期间,郭笋备受恩师斯沃特卡夫斯基(Norbert Schwontkowski)的欣赏。中国观众对于他尚不熟识,他在德国当代画坛更像一位深沉的诗人,遗憾的是处于创作盛年的他于2013年在不莱梅骤然病逝。在欧洲艺术界,斯沃特卡夫斯基的作品以孤独的气质和富有东方哲学式的禅意与玄机而著称,而他却在郭笋这个来自东方却不带有典型“中国样式”的绘画语言中找到了共鸣。我想这个共鸣并非因为特定的题材与形式,而是画面背后对于游离于种种芜杂和干扰之外的艺术家本真的找寻和坚守,对于自身及人类存在状态的自省和独立思考,和一种东方非征服式的人文关照。

(“斑马先生”微信公众号友情提供)

1457319929538069.jpg


责编:陈婕

分享到微信 ×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出去。